ABOUT CAN

關於鋁罐

罐頭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從鋁罐的歷史演變,到它的獨特特性和優點,我們帶你快速了解這個小小容器的神奇之處!
・1809

罐頭的起源

拿破崙·波拿巴曾說:「一支軍隊是靠它的胃前進的。」為了滿足軍隊的糧食需求,他懸賞12,000法郎,徵求能延長食物保存期限的方法。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尼古拉·阿佩爾終於發明了罐頭,為軍隊的遠征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也為人類的飲食生活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在法國政府懸賞高額獎金後,後來一名叫尼古拉‧阿佩爾(Nicolas Appert)的廚師發現,食品於玻璃容器密封加熱,可以延長保存期限。這種玻璃罐頭成為今日罐頭食品的始祖。阿佩爾後來成功取得獎金,更開設罐頭廠,專為法軍生產軍糧
・1810

第一個罐頭專利

1810年,英國商人彼得·杜蘭德憑藉其獨創的錫罐保存食物方法,獲得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專利授權。
杜蘭德是首位於專利使用錫罐者
・1812

第一間罐頭工廠

布萊恩唐金 (Bryan Donkin ) 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家商業罐頭工廠。約翰·霍爾 (John Hall)於 1812 年以 1000 英鎊的價格獲得了彼得·杜蘭德 (Peter Durand ) 的專利,經過各種實驗,唐金與霍爾和甘布爾合作,在伯蒙德西(Bermondsey) 建立了一家罐頭廠,這是第一家使用罐裝食品的罐頭廠。
基於Peter Durand的專利,Bryan Donkin和John Hall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罐頭工廠
・1819

罐頭食品輸入美國

托馬斯·肯塞特 (Thomas Kensett, Sr.) 最初使用玻璃罐頭,但發現它們價格昂貴且容易破損,因此轉而使用錫罐。
托馬斯·A·肯塞特 (Thomas A. Kensett) 提出了在蓋子上預衝排氣孔的想法,並在1825年獲得了美國第一個馬口鐵罐製造方法的專利
・1820

罐頭參與了極地探險

威廉·愛德華·帕里爵士在19世紀20年代的兩次北極探險中,罐頭食品成為他克服極地嚴寒、確保食物供應的重要夥伴。
威廉·愛德華·帕里爵士 1820年
・1849

製罐機械的發明

亨利·埃文斯發明的鐘擺式沖床,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罐頭製造方式。
亨利·埃文斯(Henry Evans )獲得了鐘擺式壓機的專利,這種機器結合模具裝置,生產效率因此從每小時5-6個罐頭提升到50-60個
・1896

二重捲封法的發明

1896年,紐約罐頭製造商查爾斯·阿姆斯完善了一種應用液體橡膠混合物並對蓋子和底部進行雙重密封的方法,並將其命名為衛生罐。
・1900

罐頭廠女工

20世紀初期的罐頭廠,女性從罐頭填充、貼標籤到辦公室工作,包辦了各式各樣的任務。然而,她們的薪資僅有男性的60%。
1866年,哥倫比亞河岸首家鮭魚罐頭廠開業,到了十九世紀末,罐頭加工廠中已經普遍可見女性工人的身影。
・1901

美國製罐公司成立

該公司成立於1901年,由多家罐頭公司合併而成。

照片攝於1912年美國製罐公司辦公室
・1907

「水果罐頭」保存農產品的良好方式

1907年,在20世紀初,美國西北部的普亞勒普河谷是水果種植的理想之地。在那個年代,水果罐頭是保存新鮮農產品的主要方式。工人們會小心翼翼地挑選、清洗、切割水果,然後將它們裝入金屬罐中密封保存。

華盛頓州普亞勒普的一間大型水果罐頭工廠的儲藏室
・1909

20世紀初期的製罐工廠

在20世紀初期,童工在美國各地的工廠中都很常見,製罐工廠也不例外。由於當時的勞工法規不完善,許多工廠為了降低成本,大量雇用兒童。1938年美國制訂公平勞工標準法案(Fair Labor Standards Act)以後,禁止童工的聘用才取得政府法規上的重要支持。

男孩們在製罐工廠內從事生產工作
・1915

人們對於食品保鮮的需求日益增長

隨著人們對食品品質要求的提高,對於能夠長效保鮮的罐頭食品需求也迫切增長。

1910至1920年間,在北卡羅來納州的社區型罐頭工廠
・1930

製罐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罐頭產業的興起,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許多女性投入這種勞力密集的生產工作中以補貼家計。隨著市場對罐頭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長,罐頭產業在這段期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由家庭式小作坊包辦的罐頭製造和加工,逐漸分化為獨立的企業。

圖為1930年代女工們在罐頭工廠檢查豌豆的品質
・1933

第一只啤酒罐的誕生

1933 年,克魯格與美國製罐公司合作,成為第一家生產罐裝啤酒的公司。

經過不懈的努力,該公司於1935年1月24日正式推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舉,推出著名的克魯格奶油艾爾啤酒和克魯格精品啤酒,並首次以罐裝形式問世
・1942

戰爭所造成的影響

二戰期間,軍需推動啤酒罐產量突破1,800萬只,這股生產能量並推動轉向民用市場。

為了維持戰時罐頭供應,政府呼籲民眾協助回收使用過的罐頭。民眾將用過的罐頭送交當地收集機構,這些機構會將罐頭轉運至除錫廠。回收的金屬將部分用於生產新的罐頭,以確保士兵和平民的持續供應。

在罐頭工廠工作的女性員工
・1943

戰爭推動著回收技術的發展

在戰爭期間,物資匱乏和消耗殆盡的背景下,金屬回收產業迅速發展,其中鋁、錫、鐵等金屬更是備受重視的關鍵材料。戰時的緊急需求推動了回收技術的創新與進步,使金屬回收成為維持工業生產和軍事補給的重要手段。

圖為作為回收過程重要步驟的罐頭材料的粉碎機。二戰時期,生活中所使用的罐頭屬於一種重要的戰爭物資,國家開始動員集中回收這些材料,再轉化為各種用途。
・1957

鋁罐的發明

1957年,鋁罐技術問世,憑藉鋁材優異的延展特性,實現單片擠壓成形的設計,大大簡化製造進程,並具有腐蝕,完美保存飲品原味的優點。

・1959

易拉環的發明

在一次與家人和朋友的野炊過程中,他因為將開罐器忘在家中,而不得不用保險桿打開飲料,因此弗萊茲(Ermal Cleon Fraze)決定發明一種額外開罐器的罐裝飲料開啟方式,並在1961 年初向美國鋁業展示了自己的計畫。

弗萊茲(Ermal Cleon Fraze)發明易開蓋,使用者只用拉開拉環便可開啟瓶罐並飲用
・1963

鋁製飲料罐量產

1963 年,鋁製飲料罐開始大量生產,1967 年,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改用鋁罐,產量大幅增加。此時期美國鋁業公司(Alcoa) 開發了Easy-Open 鋁技術(Ermal Cleon Fraze將其發明專利艾給該公司),並說服匹茲堡啤酒公司(Pittsburgh Brewing Company) 在1962 年將其用於其鐵城啤酒(Iron City Beer),隨後Schlitz 和Busch 啤酒公司也採用了該技術。

・1976

留置式易開蓋的發明與爭議

1976年,雷諾茲金屬公司 (Reynolds Metal Co.) 的工程師 Daniel F. Cudzik獲得「Stay-On-Tab」專利,即我們今天使用的新式鋁罐拉環,使用者無需擔心拉環會沉入罐內或是割傷手指。 1977 年,Ermal Fraze 為他的“Stay-On-Tab”版本(即“ Easy-Open Ecology End ”)申請專利,並展開了專利之爭,最終法院判定Cudzik獲得勝訴。

Daniel F. Cudzik的SOT拉環專利
・2000

製罐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隨著步入二十一世紀,環保意識日益高漲,資源永續利用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在此趨勢下,鋁罐產業積極推動產品輕量化,通過技術革新不斷減少罐壁厚度,有效降低原料使用量。這項改進不僅降低生產成本,更減少運輸過程的能源消耗,充分展現環保效益。

相較於早期,現今鋁罐的單位重量已顯著下降,而這項技術優化仍在持續精進中。鋁金屬具備優異的回收再生特性,其再製過程所需能源遠低於原生鋁的提煉。有鑑於此,鋁罐產業已開始著手建構完善的回收體系,致力提升回收效率。目前,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建立健全的鋁罐回收機制,並積極鼓勵消費者參與回收行動。回收的鋁材可用於製造新的鋁罐或其他鋁製品,形成良性的循環經濟模式,大幅降低天然資源的耗用。

隨著科技進步,鋁罐製造技術不斷創新,包括高速生產線的導入、精密控制系統的應用,以及印刷技術的提升等。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提高生產效能、降低成本,更顯著提升了產品品質與美觀度。

・1866

罐頭密封技術的開發

E. M. Lang發明了罐頭密封的專利。
Peter Durand
(21 October 1766 – 23 July 1822)

鋁罐優勢

GREAT CHINA METAL

覆膜鋁罐 VS 傳統鋁罐

環保覆膜鋁罐採用無BPA的覆膜技術,製造過程更加節能減碳,對於具有較低的環境影響,從原料選擇到生產製程,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我們對環境的深切關懷與責任。

覆膜鋁罐特色

覆膜鋁罐具隔離性強、耐腐蝕、環保輕便、高密封性及優異印刷性能,適用於多種內容物包裝,實現高效、耐用與可持續發展等特色。

鋁罐跟鐵罐有什麼不同?


ALUMINUM

IRON
說明
重量 較輕 較重 鋁比鐵輕1/3,運輸所需的能量較少
防鏽 不會生鏽 容易生鏽 鋁罐可長時間保持內部果汁&啤酒的品質
不會生鏽或腐蝕
導熱性 較高 較低
用途 鋁罐主要用於氣泡飲料、酒精性飲料 鐵罐主要用於非碳酸類飲料、食品類
成分 鍍錫鐵
回收流程 簡單 複雜
材料成本 較高 較低
結構強度 較弱 較強 鐵罐較不容易變形
磁性 若要確定一個罐子是鋁製還是鐵製,最佳方法就是用磁鐵吸附,若磁鐵可以吸附罐子,即代表該罐子為鐵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