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ESG專區

Climate Change Management &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氣候變遷管理&溫室氣體盤查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評估

風險與機會類別風險與機會評估細項說明
風險極端天氣事件增強針對極端天氣影響生產、運輸、設備使用與能源供應等各項目進行評估。
長期氣候變遷影響評估長期氣候變化現象如平均氣溫上升、海平面上升等情形對本公司之危害。
政策與法規風險環境法規與相關揭露、碳稅與碳費未來的制定以及未來再生能源相關規範可能對本公司造成的營運成本上升與衝擊。
市場需求轉變風險製程與技術老舊、市場需求改變、客戶要求提升等造成大華金屬營運壓力之轉型風險。
商譽風險在永續發展中作為不足,降低各界利害關係人關注與投資意願之風險。
機會低碳產品開發迎合未來市場趨勢,開發新興產品。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落實水資源、能源與原物料之使用與回收,節省營運成本與提升生產效能。
投資人關係持續推行永續作為以提升利害關係人之投資意願。
再生能源的使用及早導入再生能源使用,獲取公部門獎勵並減少碳排放。
供應商永續與穩定針對供應商進行稽核與輔導、對供應商制定準則,以穩定供應鏈。

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政策

為彰顯減碳承諾,本政策將經由內部充分討論與評估後,預計於2025年正式提報董事會審議。以下為本公司初步研擬之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政策草案,包含減量目標、推動措施及達成情形等項目,相關進展資訊將定期透過永續報告書、企業官網等公開平台進行更新揭露。

近年來,溫室氣體議題已成為全球政府與企業關注焦點,地球氣候與環境正面臨空前挑戰。大華金屬深刻體認,唯有與社會、環境和諧共存,企業才能實現長遠發展。在碳排放管制日益嚴格的時代,我們將環境永續視為企業核心價值,積極開創永續經營的嶄新契機。大華金屬不僅精進核心業務,也致力於符合各項環保法規與客戶要求,並落實3R環保理念:減量使用(Reduce)、重複使用(Reuse)與循環利用(Recycle),為下一代營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視永續經營為長期志業,持續支持各項環保行動,並已制定完善的中長期策略與框架,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為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本公司承諾遵循國際溫室氣體盤查標準進行排放量統計分析,並將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結果驗證,作為未來制定與執行改善措施的堅實基礎。大華金屬將持續推動節能減碳與環境友善政策,實踐地球永續發展的承諾,善盡全球企業公民的責任。

一、減量目標

  1. 持續推動節能計畫,目標每年節省用電量 1%。
  2. 2030年:以2022年為基準年(以管理處、頭份廠與富岡廠等場域作為盤查邊界,盤查範圍為範疇一+範疇二),碳排放強度或總排放量降低10%。

二、推動措施

  1. 能源效率提升
  2. 導入高效節能設備,推動能源管理系統,定期檢測及優化能源使用效率。
  3. 再生能源導入
  4. 評估並規劃增設太陽能光電系統與儲能系統。
  5. 循環經濟與資源效率
  6. 加強廢棄物減量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減少生產過程之溫室氣體排放。
  7. 提升原料使用效率,減少製程廢料。
  8. 技術創新與製程改善
  9. 持續研發與導入低碳及節能技術。
  10. 優化製程管理,降低生產環節能源及原料消耗。
  11. 員工參與及教育訓練
  12. 定期舉辦員工環境永續教育訓練,提升員工對節能減碳之認知與實踐能力。

三、達成情形

  1. 每年度定期盤查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並公開揭露。
  2. 建立內部碳管理資訊系統,持續追蹤減排目標達成進度。
  3. 每年檢討減排目標及措施成效,適時調整策略,確保達成設定之減排目標。
  4. 2024年節能項目:

(1)   變頻100HP空壓機1台,年節電效益58,570度。

(2)   100HP低壓強冷感應馬達1台,年節電效益3,148度。

(3)   管理處大樓全棟LED燈具更新,年節電效益35,486度。

溫室氣體減量主軸內容說明
制定溫室氣體盤查機制建立溫室氣體活動數據清冊,進行數據收集、審核和報告
改善製程與提高能源效率改善生產流程,減少廢棄物和排放
優先使用更清潔的燃料和能源
優先導入高效節能設備,如高效馬達、空壓機與熱回收系統
投資清潔能源與技術評估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與開發新興的低碳製造技術
員工培訓與激勵措施提高員工環保意識,鼓勵節能減碳
綠色採購優先進行具環保優勢之原物料採購
供應鏈在地化以降低運輸過程所造成的碳排放

溫室氣體盤查

本公司依據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實務守則成立「溫室氣體盤查推動小組」,由董事會授權經營團隊總經理擔任管理代表,相關責任單位組成專案小組,進行企業永續發展溫室氣體盤查內、外部資訊管理,完成公司溫室氣體盤查及認證工作。溫室氣體盤查推動小組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向董事會報告溫室氣體盤查執行計劃與成效。公司董事會每季定期聽取推動小組的報告,針對公司溫室氣體推動時程規劃、人員訓練內容及推動小組職掌,適時提供建議與指導,透過公司組織與機制完善董事會職能。

針對溫室氣體盤查,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一)係指直接來自本公司組織邊界內所擁有或所控制的排放源。例如:緊急發電機組電力產出、公務車輛、化糞池、滅火器、冷媒逸散排放源。而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二)指來自本公司組織邊界外部輸入電力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各單位之溫室氣體盤查作業,針對範疇一與範疇二之排放將配合國家政策進行量化。其中本公司範疇一溫室氣體排放量,採用 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所公布之100年全球暖化潛勢(GWP)係數。2024 年本公司總範疇一排放量為 3,625.6164公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其中約 100% 排放量位於適用排放限制法規之營運據點。其餘部分雖未納入直接管制,但已透過內部能源效率計畫進行管理與減量。

範疇一排放管理策略與減排目標執行情形

為因應氣候變遷風險並符合國內外碳治理趨勢,本公司已制定具體之範疇一(Scope 1)溫室氣體減排策略,並區分為短期與長期策略與行動,逐步降低營運過程中之直接排放。

🔹 短期策略與行動(1–3年)

1.能源效率提升

  • 導入高效率節能設備,改善現有用能設備效能。
  • 推動能源管理系統(EMS)建置,定期檢測並優化能源使用效率。

2.循環經濟與資源效率

  • 加強廢棄物分類與減量措施,提升資源回收率。
  • 提升原料使用效率,減少製程中產生之邊料與廢料。

3.員工參與及教育訓練

  • 定期舉辦環境永續與節能減碳教育訓練課程,強化員工實踐意識與行動力。

 

🔹 長期策略與行動(3–10年)

1.再生能源導入

  • 評估及規劃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與儲能系統,提升自有綠電比率。
  • 研議導入綠電購電合約(PPA)或憑證機制。

2.技術創新與製程改善

  • 持續投入低碳製程及節能設備研發與導入。
  • 優化製程管理與流程設計,減少能源與原物料使用總量,提升單位產出效能。

有關2023年~2024年之管理處、頭份廠與富岡廠之溫室氣體盤查數據如下所示:

說明:

1:全球暖化潛勢 (GWP) 引用 IPCC 2021 第六次評估報告之全球暖化潛勢值。

2: 排放係數資料庫來源:

(1)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行政院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 6.0.4。

(2)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電力引用經濟部能源局 112 年電力排碳係數 0.494kg CO2e/ 度、113 年電力排碳係數 0.474kg CO2e/ 度計算。

3: 盤查組織邊界設定涵蓋管理處、頭份廠與富岡廠。

4: 組織邊界設定方法為「營運控制權法」,針對溫室氣體(包含 ISO 14064 所規定的人為排放之二氧化碳 (CO2)、甲烷(CH4)、氧化亞氮 (N2O)、三氟化氮 (NF3) 、氫氟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物( PFCs)及六氟化硫 (SF6) 共 7 種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盤查彙總。

5:鑒於管理處場域係向中國製罐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租用,且該建物為該公司所有,再者租賃費用已含電費,故將其碳排放量納入中國製罐金屬股份有限公司的計算範疇。

範疇三之溫室氣體盤查

為因應範疇三溫室氣體盤查作業之推展, 現已完成類別 3:運輸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3.3 員工通勤) 與類別 4:由組織使用的產品所產生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4.1 外購能源(用電、用油)生命週期排放中,未包含於類別 1、 2中之排放) 等項目之盤查。 組織邊界涵蓋管理處、頭份廠與富岡廠,統計2024年度範疇三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 2927.063 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

溫室氣體減量方針

返回頂端